日韩视频在线免费,亚洲综合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,午夜一级毛片不卡

小麥炭疽病

      小麥是我國北方的主要糧食產物,小麥炭疽病是小麥中常見的一種,所以農民朋友們應該了解什么樣的病才叫小麥炭疽病,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防治?

      小麥炭疽病癥狀

      小麥炭疽病主要為害葉鞘和葉片。葉鞘染病麥株基部葉鞘先發病,初生褐色病變,產生12cm長的橢圓形病斑,邊緣暗褐色,中間灰褐色,后沿葉脈縱向擴展成長條形褐斑,致病部以上葉片發黃枯死;葉片染病形成近圓形至橢圓形病斑。后期病部連成一片,致葉片早枯。以上病部均有小黑粒點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。莖稈染病生出梭形褐色病斑。

      病原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.Wils.稱禾生炭疽菌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分生孢子盤長形,黑褐色,初埋生在葉鞘的表皮下,后黑色小粒點突破表皮外露。直徑50200μm,具深褐色剛毛,大小50100×59(μm),剛毛具隔膜,正直或微彎。分生孢子梗短小,無色至褐色,具分隔,不分枝,分生孢子單胞無色,新月形至紡錘形,大小1929×35(μm)。

      有性態為GlomerellagraminicolaPolltis稱禾生小叢殼,屬子囊菌亞門真菌,自然條件下少見。該菌有寄主專化性,不同菌株對小麥致病性有差異。病菌生長適溫25℃。除侵染小麥外,還可侵染大麥、燕麥、黑麥、玉米、高粱及禾本科雜草。

      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

       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和菌絲體在寄主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,也可附著在種子上傳播。播種帶菌的種子或幼苗根及極頸或基部的莖接觸帶菌的土壤,即可染病。侵染后10天病部就可出現分生孢子盤。在田間氣溫25℃左右,濕度大,有水膜的條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。雜草多的連作地,肥料不足、土壤堿性地塊利于發病。小麥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。

  防治方法

     (1)選用抗炭疽病的小麥品種。(2)與非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。(3)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或深翻

  • <tfoot id="gb1g0"></tfoot>

  • 主站蜘蛛池模板: 大兴区| 温泉县| 南京市| 鄂尔多斯市| 乌鲁木齐县| 神农架林区| 怀仁县| 米脂县| 崇信县| 永清县| 阜宁县| 涟源市| 滁州市| 苍山县| 桦川县| 宁陕县| 垣曲县| 宜都市| 高台县| 昆山市| 铜山县| 福安市| 临沂市| 义乌市| 临清市| 侯马市| 开远市| 大庆市| 隆尧县| 瑞安市| 千阳县| 宣城市| 格尔木市| 石嘴山市| 肇东市| 广丰县| 佛坪县| 佛教| 阿荣旗| 饶河县| 明星|